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自己在深切治療病房工作的時候,最常遇見的疾病。我想,一半病房的病人都是這個。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支氣管發炎 Chronic bronchitis 和 肺氣腫 Emphysema

大家聽過這個病嗎?跟血壓高,糖尿病,冠心病一樣,是十分常見的疾病。它主要由慢性支氣管發炎 Chronic bronchitis,慢性哮喘 Chronic asthma 和肺氣腫 Emphysema 的慢性肺病。它們的成因,主要是長期吸煙 Smoking 或二手煙,長期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也可是遺傳性的 alpha-1 anti-trypsin deficiency (不懂? 就當它是吸煙引致的疾病 )

這些慢性的傷害,破壞支氣管和肺氣泡組織。
產生過多黏膜黏液 increase mucus production,
引起長期咳嗽 chronic cough,
氣管阻塞 airway obstruction 和細箘發炎 infection/pneumonia。
它會引致像哮喘般的急性氣管阻塞 asthmatic attack。
亦會破壞正常肺小球和肺氣泡,
影響氧氣交換和氣胸 Pneumothorax (肺氣泡穿破)。
長期慢性肺病引起的心臟衰竭 Cor pulmonale 。
吸煙 chronic smoking 也可引致肺癌。

這些都是致命的。即使即時醫治,也不一定成功。
我們只可以減慢 COPD 惡化, 但不能根治。

X光片 慢性支氣管發炎 和 肺氣腫 Emphysema

X光片 慢性支氣管發炎 和 肺氣腫 Emphysema

氣胸 Pneumothorax,一半的肺部不見了

為什麼,要有批評別人的心?用自己的主觀角度, 用一些過去的歷史推斷,去評論別人的好壞。你們真的知道真相嗎?

我從不認為「疾病」是上天對做錯事的懲罰。

 人是平等的,也沒有批評別人的特權。

一位被全世界看着的人,為大家的期望,努力練習演出。真的要,要求她一輩子像十八歲時的氣量和聲線嗎?相信對她來說,每天練習帶來的影響和壓力,不是我們懂的。

就讓離開了的人,快快樂樂吧!

R.I.P. Ms Whitney Elizabeth Houston

I will always love you

R.I.P.

還是那一句: 「人生是選擇⋯」
能夠精彩地跑完一生,發光發亮過,帶給這個世界美麗的回憶。
傷感的星期天,「她」離開了⋯
直到現在,還是每天聽她的⋯
開心,失意,跳舞,活躍,寧靜,愛情,浪漫,分手,大愛,重生,耶穌,神 ⋯
這是我最開心難忘的東京之旅。
2010 年二月,看她在東京演唱。什麼唱得不好? 不在狀態? 仍是悅耳動聽。
等等等等 ⋯ 她終於有新作品了!我答應你 ⋯ 我不懂我的能力
跌倒,失敗,沮喪,重來⋯ 她很勇敢!
人生事業的顛峰!

一幕幕精彩的表演⋯比唱片還精彩的。是,是「唱片」!
太美麗了!每次都是全場焦點!
那電影 ⋯ 看了千百次 ⋯ 完美的歌聲!
擁有她每張專輯,每首單曲,還是第一時間買的。
把我的愛全給你⋯

我有個假設,「人」來這個宇宙,都是學習改變世界,最後把自己的名字留下來,便可回到創造者的懷抱。

她完成任務,成功地把自己的名字留下來,帶着人生的回憶,回到衪的身邊了。
永遠的偶像,Whitney Houston 謝謝您!

最精彩的

Run to you

I will always love you

I look to you

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

I didn't know my own strength

Eyes is on the sparrow. Whitney sings this song in her last movie 'Sparkle' (2012)

 

 

化妝品和暗瘡 的概念

這是一篇很值得閱讀的文獻。(我已經為大家記下要點,看以下中文字便可。)

化妝品與暗瘡 Facial Cosmetics and Acne

What exactly does a patient mean when reporting that a certain cosmetic causes her face to "break out?" This phrase may refer to formation of a comedone, papule, pustule, nodule, cyst, or red rash. In addition, patients often have difficulty establishing a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From a dermatologic standpoint, the term that is still used to refer to cosmetic-related acne is acne cosmetica.

化妝品引發的暗瘡
Acne cosmetica is a concept that was developed many years ago when cosmetics could indeed cause comedone formation. The issue of comedogenicity in relation to cosmetics arose in 1972 when Kligman and Mills described a low-grade acne characterized by closed comedones on the cheeks of women aged 20-25. Many of these women had not experienced adolescent acne. 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substances present in cosmetic products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closed comedones and, in some cases, a papulopustular eruption. Presently,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Dr. Kligman indicates that he no longer believes currently marketed cosmetics cause comedone formation, yet acne related to cosmetics remains a problem.

這是源於 1972 年 Dr. Kligman 認為 化妝品的成份,可引致暗瘡。可是這個概念,對現在的化妝品 (指有一定質素的),已不太合用了。

The literature reports lists of ingredients that supposedly cause acne, but finding a formulation that possesses none of these substances is practically impossible. The list contains some of the most effective emollients (eg, octyl stearate, isocetyl stearate), detergents (eg, sodium lauryl sulfate), occlusive moisturizers (eg, mineral oil, petrolatum, sesame oil, cocoa butter), and emulsifiers found in the cosmetic industry. A product line that avoids all of these substances would not perform well on the skin and would possess low cosmetic acceptability.
There are many myths regarding cosmetics and cosmeceuticals and the acne that they may or may not cause. Examining these myths to determine the medical truth is worthwhile.

以下是一些沒有事實根據的觀點

The first myth is that cosmeceuticals do not produce acne if labeled noncomedogenic and nonacnegenic. Similar to the term hypoallergenic, labels that describe products as noncomedogenic and nonacnegenic are marketing claims carrying no implied regulation. They were developed to create a new consumer image for cosmetic lines designed to minimize acne.

一些標榜 ‘不引致暗瘡’ ‘不引致毛孔阻塞’ 標語 ,跟 ‘低敏配方’一樣,都是沒有標準的市場學字句,只在於建立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看到這些字句,購買時才有信心?

In order to market a product as noncomedogenic, rabbit ear or human comedogenicity testing should be undertaken. Both the animal and the human model are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new comedone formation after the exposure of skin to the finished cosmetic. Human testing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 accurate, but the result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kill of the contract testing laboratory. Acnegenic claims are based on human use test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volunteer subjects who report any increased acne following product use. Many manufacturers, however, make noncomedogenic and nonacnegenic claims based on the safety profiles of the individual ingredients in the formulation. This is inaccurate. Noncomedogenic and nonacnegenic claims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clinical testing of the finished formulation. Therefore, dermatologists should still consider all products labeled noncomedogenic or nonacnegenic as potentially problematic.

廠商在產品研發時,會在動物和人類皮膚上測試,是否阻塞毛孔,引致暗瘡。優質的化妝品,會以完成後的配方作測試。只以產品中的個別成份作測試,即使是沒有引致阻塞毛孔和暗瘡,也是不可靠的。
(只看着那成份表,用產品中個別成份的功效,作為分析該產品的理據,也是不對的。 要考慮各成份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穩定性和吸收度,光破壞和氧化分解⋯等等。這個跟給你食材表,就以爲可以煮出美餸菜一樣的道理!不是天真了一點嗎? Dr James)

The second myth is that mineral oil is comedogenic. Mineral oil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gredients in skin care products and colored cosmetics. It is a lightweight inexpensive oil that is odorless and tasteless. One of the common concerns regarding the use of mineral oil is its presence on several lists of comedogenic substances. These comedogenic lists were developed many years ago yet remain frequently quoted in the dermatologic literature.
Several points are important to consider. First, different grades of mineral oil are available. Industrial grade mineral oil is used as a machine lubricant and is not of the purity required for skin application. Cosmetic grade mineral oil is the purist form without contaminants. Industrial grade mineral oil may be comedogenic, but cosmetic grade mineral oil is not. Quality manufacturers only purchase quality products from quality suppliers who guarantee the standards of the materials they provide. This author considers cosmetic grade mineral oil noncomedogenic based on findings from testing performed for the skin care industry.

礦物油會引致毛孔阻塞和暗瘡? 礦物油以不同的純度分成多個等級,有工業用,也有最潔淨的和沒有用污染物的。後者是不會引致毛孔阻塞和暗瘡,現在的化妝品,都是用它作成份。

The third myth is that sunscreens produce acne. Many patients note the occurrence of breakouts following the use of sunscreens. These patients typically present with perifollicular papules and pustules in a random distribution over the face. Eruptions appear within 24-48 hours after wearing a facial sunscreen. This author has not performed biopsies on patients who develop sunscreen-related acne, but presented below is a hypothesis based on how sunscreens function.
Most sunscreens available today are based primarily on UVB-absorbing ingredients, such as octylmethoxycinnamate, oxybenzone, and homosalate. Many also have UVA-absorbing ingredients, such as avobenzone, titanium dioxide, or zinc oxide, as secondary sunscreens. All of the UVB sunscreens and avobenzone function by transformi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to heat energy through a process known as resonance delocalization. This heat energy is appreciated by many patients who state that they do not like wearing sunscreens because the gels or lotions make them feel hot.
In some patients, the increased sweating induced by the sunscreens and the sunny weather may cause increased activity of the eccrine glands. This may cause miliaria rubra that may be magnified by the occlusive nature of the water-resistant, rub-proof sunscreen product. Thus, much of the problem with sunscreen-induced acne is the formation of papules or pustules around the eccrine duct ostia without the sebaceous gland involvement that characterizes true acne.

防曬用品可引致毛孔阻塞和暗瘡,是沒有證實的。有些人對皮膚溫度上升,會有較大反應,引致流汗增加,形成汗腺出口發炎。這跟一般因皮脂腺阻塞引起的暗瘡不一樣。

Myth Four is that a complex skin care regimen of multiple cleansers, moisturizers, and ancillary skin care products is necessary for clear ski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kin care, from the no-nonsense soap-and-water approach to the 20-step skin care routine. No routine is established as better. In Japan, skin care is a complex ritual of multiple cleansers, toners, and moisturizers. The Japanese are also considered to have the most sensitive skin of all rac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is dramatically rising in Japan. Perhaps this due to the use of extensive skin care products. However, without doubt, the more the skin is manipulated, the more opportunity there is for problems to arise. The best advice may be to recommend moderation in skin care.[22 ]

複雜的護膚程序,不單沒有改善皮膚質素,反而引致更多皮膚炎,濕疹⋯等皮膚狀況。建議用溫和簡易的護膚程序。

Myth 5 is that acne breakouts after age 30 years in women are rare and benefit from special skin care. Acne after age 30 years is actually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women. The cause of this trend is not known, but it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fluctuating hormones and the onset of premenopause and perimenopause. This supposition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the acne is not characterized by open and closed comedones, but rather inflammatory papules and pustules. Because these lesions are in the lower epidermis and dermis, special skin care routines cannot have a dramatic effect. Thus, the use of oral antibiotics and hormonal therapies, such as birth control pills or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are the best options for acne control in this population. Cosmetics and skin care product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is type of acne. Many mature patients mistake this cyclic hormonal acne for acne related to cosmetic product use.

三十歲以上的女性,因生理週期的影響,較多機會有暗瘡的煩惱。有時會誤以為是化妝品的影響。這些激素轉變引致的皮膚炎,大多是發炎膿皰和丘疹,跟一般毛孔毛孔阻塞的暗瘡不一樣。處理的辦法,不是加強清潔,而是用激素類的治療。

Summary
For all purposes, acne cosmetica is a concept of the past, which the industry has done its best to remedy. Skin care manufacturers are keenly aware of the need to test and formulate products without skin side effects. Yet, many acne myths persist. This article has posed possible answers to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acne myths submitted by several dermatologists.

結論
化妝品引發的暗瘡 ,是舊概念了。現在的護膚品和化妝品生產商, 利用正確的測試, 致力改善產品質素,令使用者用得放心。

Acknowledgement:  Zoe Diana Draelos, MD, Primary Investigator, Dermatology Consulting Services; Private Practice Updated: Apr 30, 2009

「健康減肥」一天吃五餐 (再分享)

要知道每天應攝取食物的份量和種類,及懂得把食物分配,才能保持美好身材。目的是,按我們每天的活躍程度,把熱量平均分配。盡量把血糖控制在穩定的水平。之前有說過,每當進食後,血糖便會上升,並引發胰島素的產生,胰島素使血糖下降,變成肝糖和脂肪。還有當每餐進食過多時,身體需額外能量把食物消化,令人疲倦和睡意,也會產生較多的氧化物和自由基,增加糖化作用 (glycation) ,破壞身體組織,引致衰老。

所以若每天只吃三餐,每餐的份量便相應增加,血糖和胰島素上升也較高。我的建議是把每天的食物,分配成五餐,即三餐主餐,兩餐副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食多餐」便不會肥的原則。

吃主餐後的三至四小時應進食另一餐,吃副餐後的二至三小時應吃下一餐。這樣子,除了睡覺的八小時外,食物便平均分配在餘下的十六小時。緊記,叫大家吃五餐的意思,是把一天的食物分五次進食,不是要大家吃五「大」餐。

當經過一整睌的睡眠後,我們的血糖便會在較低的水平,這樣胰高血糖激素(glucagon)和其它壓力激素 (stress hormones) 會上升,令血糖上升,和引致身體的肝糖,脂肪和蛋白質分解。蛋白質的分解也是衰老的原因。所以建議,在起床後一小時內進食早餐。同樣,饑餓跟過飽一樣不好,不希望睡前有飢餓的感覺。建議:每天最後一餐應在睡前兩小時。
還有,若需運動,應在一小時前進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增加血糖份量。
以自己為例:每天七時起床,九時上班,工作至黃昏六時,大約晚上十一時睡覺。所以我的早餐大約早上七至八時,早上十一時吃點小食,大約下午一時吃中飯,下午四至五時吃下午茶,晚上大若八時進食晚餐。
對呀,我也沒百份百跟從 (睡前兩小時進食)因為我的晚餐一般都比較豐富。
緊記,進食時不要過急,這樣不單令食物更易被消化,也使身體令人有飽肚滿足的激素(leptin)上升,食量也因此而下降。
希望大家可按以上要點,把美味的食物好好分配,令每天都精力充沛。

剛剛過去的週末,TVB 在 J2 台播放了,自己有份做嘉賓的綜藝節目 「姊妹淘」第十三集。內容是「健康減肥」。短短的數分鐘時間,當然不能把全部抗衰老及減肥餐單的精髓,解釋清楚。在節目內容中,也提及「一天吃五餐」的原因。

好的,算是先給大家一個頭盤,日後再在這裡,分享「健康減肥」主菜的部份吧。

減肥瘦身的健康餐單-下 TVB J2 姊妹淘 2012年2月4日

有沒有標準餐單? 各人的年紀體形各異,體質,生活習慣,運動量活躍度各有不同,可接受的減肥速度也是不一樣。很難跟大家說,早午晚餐應該要吃什麼? 所以提供健康的食物表作參考 (沒有在節目上提供),還要避開不良的食物。抗衰老食疗-1(抗衰老食疗的基本原则)按照健康食療的要點和守則 (一日五餐,慢吃 ⋯等),讓各人自由選擇和分配。這樣的食療,才是可跟從和正確合用的「減肥餐單」! 緊記,在減肥瘦身的同時,要保持足夠的微營養

Protein 蛋白質

良好碳水化合物 一

良好碳水化合物 二

不良碳水化合物

良好脂肪

若大家有興趣知道自己的脂肪比例,可以電郵給我。我會盡量回覆。 自己昨天也有收看姊妹淘節目,拍下一些照片,跟大家分享。希望沒有叔叔跟少女聊天的感覺?在她們面前,絕對有資格稱呼我一聲 Uncle! 用醫生專家身份參與節目,表現確實有點「太正經」。有醫生形象包袱嘛! 希望在未來的節目,可以跟大家輕輕鬆鬆地,說笑聊天。 Dr James 不只會說醫學美容,也可說「靚」,也會說冷笑話 (爛 GAG)。哈哈!

最後要鳴謝以下各位:
Seabie Chan ( Seabie 姐 ) Dr James Clinic 主管
Chris Chau Makeup Artist @ ZING
Junichi Ishimoto Hair Stylist @ Private i Salon The Luxe

減肥瘦身的健康餐單 上 TVB J2 姊妹淘 2012年2月4日
減肥瘦身的健康餐單-下 TVB J2 姊妹淘 2012年2月4日
TVB J2 姊妹淘一 第13集 – 健康減肥法 2011年7月
塑身的元素 Components of Body Contouring
減肥塑身技術一覽
減肥塑身 一 (橙皮脂肪的影響)
創新減肥塑身技術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 醫學美容篇 自體脂肪移植手術 (豐胸) 之二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 醫學美容篇 之 自體脂肪移植手術 (傳統抽脂) 之一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醫學美容篇 之 雷射溶脂 (二)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醫學美容篇 之 雷射溶脂 (一)
「橙皮脂肪」的影響
「脂肪」不是好的東西?
「抽脂減肥」辯論賽

「脂肪」不是好的東西?

要控制脂肪,必須要了解脂肪。它不是廢物 ,是很重要的組織。

大家一直在討論瘦身減肥,什麼節食,運動,推脂通淋巴,減肥塑身儀器新技術? 有效嗎? 有沒有人跟你們討論,什麼是「脂肪」? 你們知道「脂肪」的有多少? 了解「脂肪」嗎? 是壞東西,還是好寶貝?

你們知道 脂肪細胞 是人體內最聰明的細胞嗎? 脂肪細胞有無限潛能,每個細胞都好像微形工廠一樣。體積可變大變小,數目也可變多變少。

最新的幹細胞醫學研究,脂肪組織只有三分之一是成熟細胞,處理身體脂肪組織的工作。餘下的三分之二,含大量脂肪母細胞和脂肪幹細胞 ( Adipose derived multipotent stem cells)。脂肪幹細胞除可按身體需要,進化成 成熟的脂肪細胞外,還可轉化為多種身體不同組織器官細胞 ,很具醫療價值。

從母細胞到成熟,脂肪細胞的遺傳物質 DNA (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從沒改變, 保留著完整的遺傳基因。(紅血球細胞的DNA,在成熟過程中不見了,120天後便死亡)。脂肪細胞形狀也沒大改變 ,仍然保持強大的轉化能力。(複雜的神經細胞成熟後,便不能再轉化為同類或另類細胞,但脂肪細胞可以。) 需要時,他們還可繼續分裂,繼續轉化。神經組織,心臟和肌肉組織,壞死了便不能再生,但脂肪組織可以。

除了儲存脂肪外,脂肪細胞還有其他重要的功用,例如: 能量平衡,體溫控制,保護身體組織,製造和轉化激素 … 不同位置的脂肪,有不同的功用。

脂肪功能出錯,跟多種不同的疾病有關,如糖尿病、心臟病、血管病、肥胖病 ( Obesity )、厭食症,橙皮脂肪 ( Cellulite ),脂肪代謝障礙 ( Lipodystrophy )、肝病、腫瘤病…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沒有用的東西已不見了。為什麼還保留著它,還讓它不斷改變生長。一般細胞變大增生,會變成腫瘤。但脂肪不會,它還有保護作用。「肥」也是為幫自己! 我們每天吃那麼多,沒有脂肪細胞,把脂肪儲存,我們的血管早就阻塞了。

近代醫學,讓我們慢慢了解脂肪的結構和功用。要控制「脂肪」,必須要了解「脂肪」。日後慢慢跟你們說明。
減肥瘦身的健康餐單 上 TVB J2 姊妹淘 2012年2月4日
減肥瘦身的健康餐單-下 TVB J2 姊妹淘 2012年2月4日
TVB J2 姊妹淘一 第13集 – 健康減肥法 2011年7月
塑身的元素 Components of Body Contouring
減肥塑身技術一覽
減肥塑身 一 (橙皮脂肪的影響)
創新減肥塑身技術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 醫學美容篇 自體脂肪移植手術 (豐胸) 之二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 醫學美容篇 之 自體脂肪移植手術 (傳統抽脂) 之一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醫學美容篇 之 雷射溶脂 (二)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醫學美容篇 之 雷射溶脂 (一)
「橙皮脂肪」的影響
「脂肪」不是好的東西?
「抽脂減肥」辯論賽

妳有美麗的笑容嗎?

牙齒壞了,找牙醫修補,滿腦子總有十萬個為什麼? 是不痛了,可是不明白為什麼,要填一塊黑黑銀銀金金的東西,在雪白牙齒的表面?很醜呢! 為什麼只把壞了的牙齒拔掉,留下一個空洞?牙齒東歪西斜時,總說:「很可愛呀!可用,就這樣吧。」… 我們爲什麼對牙齒的要求那麼低,可用便夠了嗎?可不可以漂亮點?

牙齒美容 Dental Aesthetics,是在醫學美容世界常被遺忘的領域,可是它十分重要,直接影響,人與人的交往。別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 … 是皮膚?頭髮?指甲?身材?這些都重要,但不是「最」。個人認為「整潔,笑容和牙齒」,才是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從前,我們只注重牙齒健康,但現在已發展至不同層面的牙齒美容,讓每個人都可擁有潔白整齊,配合嘴唇面形的理想牙齒。

很多地方,如歐美,日韓,台灣…等地,牙齒美容技術,已有相當成熟的發展。
國家為市民提供全民牙科保健,教導大衆牙齒護理的重要。日常生活,如飲食習慣,避免咖啡紅酒,抽煙等習慣, 口腔清潔,牙齒牙齦護理…等基本知識。

牙齒美容技術近年來也不斷改良,美白牙齒的技術十分普遍和安全,也使用跟牙齒顏色接近的堅固物料作填補之用。

從前用傳統矯正器處理不整齊的牙齒,不甚美觀,也有異物在口腔的感覺。現在已可利用新的「隱形牙齒矯正技術」。治療期間,沒有不雅的矯正器與鋼線。吃東西及清潔牙齒時,可輕易取下。隱形,美觀,矯正過程中也可開懷大笑 !

還有更多,更美觀,更自然和耐用的牙齒新技術。如新一代全瓷貼片 Veneers,全瓷牙冠 Crowns,植牙技術 Dental Implant,假牙 Denture 牙齒幹細胞 Dental Stem cells 處理及使用 … 等等。日後再跟大家詳細介紹各技術。

順帶一提: 可能你不知道,牙齒美容,也是處理皺紋的辦法之一。把牙齒弄好,面部及嘴邊的皺紋也可改善,皮膚也會拉緊一點,要注意呀!

「醫學驗證」含特效 Complex 護膚品

大家生病看醫生時,可不可接受,醫生跟你說:「這是神奇配方,絕對有效應付奇難雜症!」

最不喜歡那些什麼神奇Complex 的護膚品。沒有跟消費者說清楚,產品的有效成份,用市場學特創的名詞,瞞天過海 … 還有,那些二十位女士用後感的報告,根本沒有醫學參考價值。只屬意見吧! 現在是什麼時代? 還想欺騙消費者? 是有新名稱的舊配方吧!
還有最後一句:「用後不適,要找醫生處理」什麼也不用負責了!
有沒有發覺,類似成份會在不同品牌的產品出現?因為它們根本都來自同一實驗室,多賣多賺的結果。特製配方? 特製名稱才對!

大家都說是醫學認證,科學研究而成,保證療效顯著。沒有這個稱號,好像便略遜一籌。
何謂「醫學美容護膚品」不用多說,成份要得到確認,沒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致敏, 有毒,致癌…),有效的輸送系統 (delivery system),臨床認證。光是以上的條件,就已經夠難度。很多研究都是在實驗室進行,不太清楚化學家在幹什麽?即使是在白老鼠或豬的身上測試證實,在人體細胞的實驗結果成功,亦不代表,真正用在我們的皮膚上是有效的。

產品要有效,還需要很多配合,各成份要有足夠的含量,混合後的穩定性,有效的輸送系統 (把成份輸送入皮層適當的位置), 護膚品的儲存 (包括護膚品瓶,穩定劑,防腐劑,香料,色素,溫度,濕度,防光和紫外線…),混合其他護膚品後產生的變化,跟皮膚的性質狀況是否配合…等等…太多了。

很多稱是「醫學美容護膚品」都有很多自我創作的專有名詞,不是根據原來醫學名稱。 它們都拿了專利(Trademark),是名稱的專利,不是成份的專利。

什麽 Complex (合成體) Secret (秘密) DNA repair (基因修復) Time Return (逆轉) Magic (魔法)… 太多TM (Trademark)專利名稱了!那個基因出錯都不知道,又怎樣修復呢!
我當然明白,這是保護生產商利益的做法,怕被人複製,還可以一賣再賣,改改名字便可。

作為消費者,看到那個名詞厲害,廣告內容吸引,那個明星名人代言,便成為選擇的根據,最終還是不懂自己買的,用的,是什麽?這些神奇Complex,便成為就是「有效」的等稱。
跟藥物不一樣,政府沒有嚴格監管,不需列明真正成份和含量。就是有列明,也不是大家看得懂的名字!
一個好的醫學美容護膚品牌,應該有足夠的透明度,讓消費者了解明白,那些醫學報告的真確,成份含量可靠安全,有清楚明確教導消費者使用方法。

說真的,我這大笨蛋,到今天也不明白,為什麽要有神奇配方? 那些世界有名的時裝品牌,不是每天都有新設計,更說明材料,跟產地,買回去更可複製千百件。可是別人怎樣複製,也做不到那種細緻度和神緒。厲害的品牌,就是跟你說怎樣造,你也複製不到它的細膩,那種高質素的用料,效果,質感,味道,瓶身的設計和手感…

一個好的名字是吸引的,可是還是想知道 complex實際是什麽?
比大家幸運一點,當有一種新的醫學美容護膚品面世,有膽量勇氣的公司們都會找醫生分析,讓我看那些機密報告和配方。還好,我是看懂「火星文(醫學名詞)」的。
我不建議客人,在不懂的情況下,亂試新產品,因為這些都是「化學物質…」

還有,廣告女星的完美肌膚,都是攝影師把每秒鐘五十格的影像,修飾後的結果,不要信以為真!

醫學驗證」含特效 Complex 護膚品
抗衰老護膚品 — 抗醣化作用護膚用品
何谓「医学美容护肤品」?
抗衰老護膚品 — 抗氧化聯網

TVB J2 姊妹淘 減肥瘦身的健康餐單-上 2012年2月4日

答應跟大家詳細討論節目內容的要點

在三十分鐘的清談節目,要從醫學的角度,討論減肥瘦身健康餐單的概念,確實有點難度。

1. 脂肪的重要
2. 胖肥的成因?
3. 怎樣才算肥胖? 準則? 簡單的脂肪比例計算
4. 食療的重點?
5. 有沒有適合各人的餐單?
6. 怎樣可令食療,在安全的狀況下堅持?

身體的脂肪,是身體組織的主要成份。有維持身體正常運作,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生殖能力。是身體能量的貯備。可是當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話,熱量便會被轉化成脂肪,積存在血管及身體。這就是大家不喜歡的脂肪了。

所以,要理想體形,必須知道自己每日所需的熱量。除了熱量,蛋白質的攝取是最重要。最理想是要以 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脂肪 7 克 : 9 克 : 1.5 克 的比例。那些只著重熱量,而忽略蛋白質吸收的食療,最終會營養不良,影響身體機能,減肥亦不成功。 在減肥療程,按身體的適應力,保持蛋白質的份量,但減少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份量,讓身體把積存的脂肪消耗。
肥胖與否,是主觀的,也有時間,地域之差,所以是沒有準則。從事演藝的人士,當然對自己體形要求甚高。但一般人士,有以下指標。

Body Mass Index BMI 計算

脂肪比例 %

女性 脂肪比例 %

男性 脂肪比例 %

運動量指數

常用肥胖的指標,包括重量、 Body Mass Index BMI、 脂肪比例⋯等。
體重是最簡單直接,磅重便可。但沒有把骨骼大少,肌肉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不夠準確。
Body Mass Index BMI 以 = 重量 (公斤)/ [ 身高 (米) x 身高 (米) ]
這指數讓我們分別是否肥胖。18 – 25 (正常), 25 以上 (偏肥), 30 以上 (肥胖), 40 以上 (病態肥胖, 有些參考是 35 以上)。BMI 沒有分別全身肥胖和局部肥胖,也沒有把男女體形的分別,脂肪積聚的位置,計算在內。
所以計算脂肪比例,是較準確反映是否肥胖。由於男性和女性的體形有別,計算的方面程式是不同的。
我不建議大家過份減肥,身體不可少於主要脂肪 essential fat %。
若有過多脂肪,可循序漸進地,控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份量的攝取。

以女主持人的數字作參與

女性 脂肪比例 % 對數表

運動指數

食療要點

舉例:女性 脂肪比例 % 及每天所需蛋白質

如何分配食物

TVB J2 姊妹淘二 第17集 減肥瘦身的健康餐單 下 2012年2月4日
TVB J2 姊妹淘一 第13集 – 健康減肥法 2011年7月
塑身的元素 Components of Body Contouring
減肥塑身技術一覽
減肥塑身 一 (橙皮脂肪的影響)
創新減肥塑身技術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 醫學美容篇 自體脂肪移植手術 (豐胸) 之二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 醫學美容篇 之 自體脂肪移植手術 (傳統抽脂) 之一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醫學美容篇 之 雷射溶脂 (二)
華娛衛視 「教主來了」醫學美容篇 之 雷射溶脂 (一)
「橙皮脂肪」的影響
「脂肪」不是好的東西?
「抽脂減肥」辯論賽

有讀者提問:
Dr. James, 請問可否告知本人「女性 脂肪比例 % 對數表」中的B及C數值?範圍如下︰ 腰圍–66~74cm 、 高度–150~153cm 另想查詢「男性 脂肪比例 % 對數表」的資料,可否以「腰圍–100cm 、 手腕尺吋–18cm 、體重–82.7 kg 及沒有運動」作為一個例子說明每日所需蛋白質的計算方法?謝謝!

脂肪比例計算例子

女性對換表 (部份)

激光清除紋身

時代確是變了許多!大家對事物的接受度也改變了不少。穿環,紋身…就好像是玩意般,喜歡便幹。自己年青時,這些,不是壞人社團人士,才會做的事嗎? 是自我前衛的表示,或是跟潮流的喜好,還帶着年青時的衝動,好勝…

我也同意,身體是自己的,有百分百的擁有權,只要不影響別人,怎樣也不算什麼壞事。可是個人喜好是會變的,潮流也會。對這些自己所作的記號,不要魯莽,事前必須考慮清楚,以免日後後悔。還好,現今科技,有機會解決從前錯誤的行為。緊記,是有機會,不一定可徹底處理!

還記得自己在兩年前所拍的醫學美容節目,節目中的模特兒 Pak ,是個大學生,多後悔自己在手指上的紋身。不好看,也不潮流,最重要是見工時,別人總注意着這個記號,結果… Dr James 使用最新的 Q-開關鐳射激光 Q-switched alexandrite laser (755nm) ,利用納米短波高能量的鐳射激光,瞬間把存在真皮層中的色素打散 (Photo-acoustic effect),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把粉碎後的色素帶走。此技術有別於傳統的激光(用激光能量的熱力破壞 Photo-thermal effect),減少熱力對正常組織的破壞。

激光清除紋身



Dr James 不同類型的除紋身激光






一個月後的結果。紋身是淡了不少。


第二次療程後,兩星期


昨天,又繼續為客人處理紋身,拍下一些照片,跟大家分享。這又是更新的醫學美容光學儀器,可放出三種不同光譜的 Q-開關鐳射激光 (532nm, 755nm, 1064nm),可以把更多顏色的顏料處理。

經過六次療程後的效果,總算幸運,沒有什麼後遺症。

可是,不要以為一次就可處理,一般要做十次以上,才有機會成功把頑固的紋身清除。還有,在紋身時留下的疤痕,是不易處理的。
還是奉勸大家,要三思而後行。